自然資源和規劃一體化信息平臺
——助力自然資源和規劃治理能力現代化
以“全局性、適配性、實用性、先進性、安全性”為原則,以“業務上云、數據決策、便民服務、云上應用”為出發點,充分運用云計算、物聯網、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建成以自然資源“一朵云、一個平臺、N類應用”為架構支撐,構建自然資源局的采集生產、確權登記、空間規劃、開發利用、價值評估、交易流轉、資源保護、變化監測、輔助決策、互聯網政務的全生命周期及全業務覆蓋的管理信息化平臺,促進自然資源信息的共建共享,優勢互補,實現自然資源規劃、審批、監管、決策一體化應用的跨越式發展。
u 總體框架
? 平臺支撐
搭建自然資源云管理與服務平臺,融合計算、存儲、軟件等基礎資源服務,創新資源彈性調度和負載均衡、海量矢量數據動態快速渲染、高性能空間分析引擎和全空間一體化等新技術,為各級政府部門間的業務協同、數據共享和安全運行提供支撐。
整合政府部門、行業和互聯網有關數據資源,構建自然資源大數據體系,實現“山、水、林、田、湖、草”統一管理,強化大數據在國土資源決策科學化、監管精準化、服務便利化作用,提升自然資源大數據服務能力。
從支撐自然資源各類業務應用的硬件、數據、功能三個層面進行服務化改造與云化,構建應用資源池,實現應用資源互通共享與集約化管理;通過統一門戶經認證授權,實現各類業務應用統一集成管理與單點登陸。
建設基于電子政務外網和互聯網的自然資源服務門戶,自然資源數據在國土專網、電子政務外網及互聯網之間共享交換,為形成線上線下結合、高效便捷、協同互動、公眾參與的“互聯網+自然資源服務”新模式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。 |
![]() |
u 產品譜系
u 技術優勢
? 多源空間信息數據采集處理、融合及知識發現技術
切實解決海量數據管理與集成應用效率低問題,有效提升自然資源和規劃海量數據從采集、處理到發布、融合與挖掘分析等的數據治理能力。
? ZooKeeper微服務及Docker容器化技術
構建自然資源和規劃技術中臺支撐體系,解決平臺重復開發、統領能力不足、擴展能力不強等問題,實現事項、數據、資料、角色、人員等后端各類應用服務的統一注冊和管理。
? 業務流路由尋址技術
打通自然資源和規劃內部及外部數據通道,構建自然資源和規劃“一網通辦”和“一碼+”管理服務體系,解決“內外數據不聯通、上下應用不貫通”問題,提升政務服務支撐能力。
? 基于規則關系圖譜的審批結論智能生成模型
精細化梳理審批規則,建立關系圖譜,以業務分類為審批要素,構建“要素-要點-崗位”關聯驅動的審批結論智能生成模型,智能審批分析引擎的應用,實現審批過程從人工到機器的轉變,提高審批效率,建立廉政風險防火墻。
? 基于決策樹集成算法的空間分析智能調度體系
建立審批項目地理空間分析樣本庫,采用梯度增強決策樹對樣本庫進行監督學習,針對不同場景動態匹配不同分析服務模式,實現資源調度動態分配與智能調度。